俗話說,上山容易下山難。這一趟廣州到山東,再返回廣州的快遞運輸之旅,王同新和龔軍偉兩位老司機可是實實在在的體驗了一把“上山容易下山難”。
12月16日 19:40
濰坊,某物流園內(nèi)。
氣溫:零下5度
華菱漢馬H9 480靠臺裝貨,此時風很大,物流園內(nèi)無遮擋,也沒有供司機休息的場所,所有的司機都只能在駕駛室里,裹在厚棉被里無奈的等待。
臨晨兩點半,《卡車之友網(wǎng)》記者在園區(qū)內(nèi)走了一圈,所有靠臺裝貨的車,都是熄火狀態(tài),沒有一輛車點火取暖。說到這里,不了解情況的人一定會說,為什么不打開暖風?的確,打開暖風是一個好辦法,但是在怠速狀況下,開暖風也是要消耗燃油的。司機出來打工,都是能省就省,每一分省下來的錢,都是孩子買書包和父母看病的錢。誰不知道要舒服,但是現(xiàn)實逼著司機師傅們能忍則忍。
12月17日 5:40
裝貨完畢,準備出發(fā)。

駕駛室里的水杯,里面的水已經(jīng)結冰了。

王師傅苦中作樂,拍下結冰的水杯發(fā)在微信朋友圈里和大家分享生活的點滴。

此時室外溫度零下8度,車窗內(nèi)側結滿了冰霜。兩位師傅用油卡把玻璃刮干凈,準備出車。
12月17日 6:05
順利出發(fā),剛駛出物流園,車突然頓挫,龔師傅叫起來:“壞了壞了,油凍住了。”
前一天為了省錢,沒有加—10號柴油,這下麻煩了。


黎明前的黑暗中,兄弟二人下車泵油,用手套點火烤油箱。
忙活了半個小時,終于油路通了,點火,這時候再次聽到發(fā)動機的轟鳴聲,真是太幸福了。
12月17日 6:45

繼續(xù)上路。
烤油箱耽誤了時間,路邊買了餅和豆?jié){,一餐當兩餐,早飯和中飯全在車上解決,馬不停蹄的奔向廣州。
有卡友說:拉快遞,放屁的時間都沒有。
12月17日 12:50
出山東,進入江蘇。
王同新和龔軍偉兩位老司機都是A1駕照,之前,他們都是開長途大巴。二人對于開大巴的共同感受就是:責任越來越大。很多時候,個別交警路政不講道理違規(guī)罰款,司機有苦水只能自己咽下去。
王同新1994年在部隊就拿到駕照,退伍后是國營鋼廠的正式工,沒干幾年,廠子倒閉,他斷斷續(xù)續(xù)也干過其他的工作,都沒成,如今還是繼續(xù)開車。龔軍偉則是一直都開車。兩個人都是樂呵呵的脾氣,遇事也不慌張,畢竟都是老司機,車上路上的事兒,一般都難不倒他們。經(jīng)驗豐富的老司機,在哪個車隊都是寶。
華菱對于他們二人來說,都是比較陌生的,之前聽說過,但是沒有親自駕駛過。到了錦鑫物流之后,他們才算和華菱正式開始打交道。幾趟下來,這輛漢馬H9 480感覺不錯。就是他們實際感覺的油耗和電腦讀取數(shù)據(jù)的油耗有偏差,電腦讀取的油耗,比他們自己感覺的要低,估計這是他們還沒有完全熟悉這輛車的原因。
12月17日 13:50
出江蘇,進入安徽。



盡管生活艱苦,兄弟二人笑得還是和陽光一樣燦爛。
12月17日 12:50
出安徽,進入湖北。
12月17日 21:00
湖北黃岡,界子墩服務區(qū)停車吃飯。
12月17日 21:50
出湖北,進入江西。
12月18日 7:15
出江西,進入廣東。目的地不遠了。
12月18日 9:10


廣州從化服務區(qū),停車洗漱。這是到達終點前的最后一次進服務區(qū)停車。
還有最后80公里路程。
陽光明媚,相比昨天的濰坊,廣州10度的氣溫真是太溫暖了。
12月18日 10:45

看到對面的車道堵車,大家都會感覺很慶幸。

到達,卸貨。規(guī)定時間10:05到達,晚了40分鐘。


必須夸一下倒車靠臺的技術,100分。


全程記錄,每個收費站,每次加油,全部都清清楚楚。不同的收費站,過秤的結果,誤差超過10%,同一條路,度量衡都不能統(tǒng)一,老司機們對此已經(jīng)懶得發(fā)表任何意見。
12月18日 13:50

回到車隊,休息。整修車輛,準備晚上靠臺裝貨,繼續(xù)出發(fā)。
【后記】:物流業(yè)的冰冷無情,傷了老司機的心
我們先看看國內(nèi)排名前五位的物流公司上一年度的利潤表(數(shù)據(jù)均來源于網(wǎng)絡公開數(shù)據(jù))

每一家公司都有超過10億元的年利潤,然而,在各大物流園區(qū),在這些快遞公司裝卸貨的物流園區(qū),記者幾乎沒見到司機休息室。一方面,是這些司機在撐起物流業(yè)這些耀眼的營收數(shù)據(jù);另一方面,這些撐起物流業(yè)的司機卻遭遇到冰冷。
以人為本,最基本的就是滿足人的衣食住行。以本次跟車實錄為例,在濰坊,接近零下10度的低溫環(huán)境里,偌大的物流園,沒有一個為司機專門設置的休息區(qū),司機沒有開水喝,沒有遮風擋雨的房間,除了駕駛室,他們無處可去。前兩年有新聞說順豐快遞小哥受到不公正待遇,順豐公司給予了關懷。然而,這些每天為快遞公司忙碌的司機們,卻沒人來關心。
每個行業(yè),都是無數(shù)的基層從業(yè)者在支撐整個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如果傷了基層員工的心,這個行業(yè),再怎么發(fā)展都是畸形的。每個人都不希望看到身邊的人遭遇到冷漠和無情,但是,在快遞行業(yè)的老司機,每天都在觸摸看得見的冷漠和冰冷。
以目前快遞業(yè)的要求看,幾乎全年都要在車上度過,能完整干滿一年不休息的老司機,不是成佛就是神經(jīng)病,逃離快遞行業(yè)已經(jīng)成為不少老司機的碎碎念。一旦遇到更好的機會,逃離快遞行業(yè),是必然。有卡友開玩笑說,如果拍一部兩集的快遞業(yè)電視劇,劇情可以這樣編寫:上集《駕駛員不堪忍受不干了》,下集《快遞垮了》。
快遞公司在發(fā)展壯大的同時,必須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,起到企業(yè)公民應盡的責任,關心司機,為他們建立一個可以休息的場所,并不難。然而,這一天,我們什么時候能看到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