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李師傅相識有近兩年時間,期間曾多次體驗過他駕駛的斯堪尼亞G480 6x2牽引車。那輛G480是我第一次深度體驗的斯堪尼亞車型,也是目前體驗次數(shù)最多的一輛斯堪尼亞。每次行程回憶都是美好的,當然也夾雜著一些小插曲:2015年8月份G480小燈故障;2016年6月份炎熱的夏天空調(diào)耍性子,制冷斷斷續(xù)續(xù),搞得車內(nèi)悶熱不適。
2016年底,李師傅從一輛斯堪尼亞G480駕駛員變成了G440(也就是本文的這輛車)駕駛員,同樣的線路、載重和駕駛員,40馬力的差距有多少我也特別好奇。
1、“廉價”低配車
斯堪尼亞模塊化設(shè)計廣為人知,駕駛室、發(fā)動機、變速箱、底盤等都是標準接口模塊組成,通過不同模塊的組合能低成本標準化生產(chǎn)適合各種用戶的卡車。所以同樣是一輛斯堪尼亞G440,可能是“乞丐版”配置,也可能是“至尊版”(名字我瞎起的)組合,最終結(jié)果就看你給的錢是否到。

很不巧我這次遇到的就是比國內(nèi)“標準”配置還低的“低配版”。注意我在這里指的“低配”是相對于國內(nèi)銷售的主流版本配置(2015款斯堪尼亞)而言,卡車本身就是個性化定制產(chǎn)品,不存在絕對的高配與低配,要是和50周年紀念版比,國內(nèi)都是低配。
2015款斯堪尼亞官方介紹
2015款斯堪尼亞做了如下升級:盤式制動、電子控制制動系統(tǒng)(EBS)、雙層車門玻璃、日間行車燈、新款R4100D慣性滑行式液力緩速器、坡道剎車、原廠收音機、座椅耳麥。新車型全部標配斯堪尼亞智能換擋系統(tǒng)、C200車隊管理系統(tǒng)、盤式制動、電子控制制動系統(tǒng)(EBS),增加了ESP 防側(cè)翻、坡道駐車、日間行車燈和藍牙等功能。針對部分車型配置斯堪尼亞升級版R4100D慣性滑行式液力緩速器。
低配G440外觀乍一看好像并沒有太大區(qū)別,LED日間行車燈、霧燈、遮陽罩以及遮陽罩上面的射燈都一應俱全。但是一轉(zhuǎn)到側(cè)面就會發(fā)現(xiàn)有些許不同:車門玻璃后方的臥鋪窗和車身同色,以前是從擋風玻璃往側(cè)面延伸都是一整塊黑色區(qū)域,讓整車視覺效果從前往后很融洽地過度到側(cè)面,現(xiàn)在看上去就差那么點感覺。

前輪裝飾罩是原廠就沒有配備,并不是后期運營過程中跑丟了。露出的六邊形軸頭上有斯堪尼亞標志性的獅鷲圖案,很多人估計都沒見過斯堪尼亞前軸的軸頭是什么樣子。

主副400+350升雙油箱和以前一樣沒變化,側(cè)裙板則變成了側(cè)護欄,登上工作平臺的梯子同樣受到了簡配待遇?偣750升的油箱容量在以前是夠用的配置,隨著時間推移就有點捉襟見肘,本次成都——廣州行程1800公里,在路上就加了2次油,因為車輛到達廣州卸貨之后馬上就要裝車折返成都,時效要求比較高,只能提前加好油為返程做準備。友商們現(xiàn)在都有900升以上的油箱配置,斯堪尼亞還是和前幾年一樣在國內(nèi)主推750升油箱,跟不上市場需求,中國市場用車需求變化太快了。

其他底盤配置沒有太大的變化,EBS制動系統(tǒng),全車盤剎。前軸2片拋物線鋼板彈簧(以前是3片),后軸氣囊懸架帶提升。動力配置方面440馬力13升發(fā)動機,2300Nm最大扭矩輸出,斯堪尼亞Opticruise智能換擋系統(tǒng),帶液力緩速器,驅(qū)動橋速比2.71。除了發(fā)動機比原來的G480小40馬力,變速箱、驅(qū)動橋速比都是一樣的,看配置都能猜到整車動力要比以前弱。

內(nèi)飾還是G系列Highline駕駛室,對內(nèi)部空間就不要有太大的奢望。主駕駛標配氣囊減震座椅,看功能按鍵和以前一樣一個不少,但是根據(jù)李師傅自己的體驗,座椅舒適性不如原來那輛G480好。

簡配地方還是有的,儀表臺長度縮短了一截,看上去有那么點不習慣。嗯,包括收音機這種唯一的娛樂設(shè)備也不見蹤影,想聽歌?戴著耳機自己嗨吧。現(xiàn)在我都懷疑車內(nèi)連喇叭都沒裝。副駕駛前方的儀表臺原本是一個帶蓋的儲物格,作為簡配版本成了一個深凹槽,用起來反而更方便了,以前太淺放點東西還怕掉出來。


副駕駛座椅配置急劇縮水,沒有氣囊減震都不算什么,直接沒有任何減震;坐墊薄,坐姿低還不能調(diào)節(jié),想想價格也就釋然了,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在哪都適用,誰讓你便宜呢。這輛低配車該減的地方一點都不手軟,徹底貫徹實用為主的理念,外觀和內(nèi)飾減掉了一些舒適性的配置,能滿足基礎(chǔ)實用需求就絕不多給你裝一顆螺絲釘。

2、油耗時效不能兼得
車輛從成都發(fā)出的時間是15號的11:30分左右,拖著一個“不怎么標準”的箱式掛車,車貨總重大約47噸。按原計劃不趕時效次日下午五六點鐘到達就差不多了,前半程也確實跑得不快,一路悠閑地跑著。大致路線是從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往重慶方向走渝蓉高速,然后沿著包茂高速一路向東南過湖南境內(nèi),再轉(zhuǎn)二廣高速一路南下經(jīng)清遠進廣東,全里程大約1800公里。

總重47噸440馬力與480馬力在動力表現(xiàn)上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,平緩道路情況差異不大,遇到坡路就力不從心了。如果貨輕總重30噸左右440馬力和480馬力的動力差距就不會那么明顯。2.71的后橋速比配直接檔變速箱,發(fā)動機轉(zhuǎn)速1200轉(zhuǎn)多一點車速就能達到90Km/h,動力不夠怎么辦?把速度跑借著慣性沖坡才是省時省力的方法。
下坡敢沖還是得益于液力緩速器的存在,4100Nm的制動力矩比其他液力緩速器強36%,看著車速表指針從破定的80慢慢升到90,再逐漸逼近100Km/h,輕輕一開緩速器車速馬上被控制住,剎車踏板都不需要碰一下。想要省事直接按方向盤上的下坡限速器開關(guān),把車速上限設(shè)個你想要的速度,車速到底設(shè)定數(shù)值時自動開啟液力緩速器減速,低于設(shè)定數(shù)值就自動解除液力緩速器,雙手控制好方向下坡即可。

以前在G480上斯堪尼亞Opticruise智能換擋系統(tǒng)表現(xiàn)是非常好的,整個行駛過程中幾乎不需要人工去干預變速箱換擋,它自己就能領(lǐng)會駕駛員的意圖,靠油門去“挑逗”變速箱換擋就行了。這次在G440上Opticruise智能換擋系統(tǒng)表現(xiàn)及格卻算不上優(yōu)秀,人工介入干預的次數(shù)變得多了起來,可能是換擋邏輯依舊沿用G480的方法,爬坡發(fā)動機轉(zhuǎn)速接近800轉(zhuǎn)還不降檔,如果是480馬力機型這樣的邏輯可能是合理的,動力滿足當前爬坡工況所需,可是換成440馬力發(fā)動機,同樣是800轉(zhuǎn)的功率輸出那就不夠用了,降檔時機需要提前以換取動力?偠灾,在G440上面變速箱不夠機警過于保守,但是又沒有480馬力的動力冗余,會讓駕駛員覺得它的表現(xiàn)不夠好。

一路上比較煩人的是車頭左邊的儀表臺下方總是會發(fā)出異響,聽起來和裝配不到位一樣,塑料件“嘩嘩嘩”的非常煩人,聲音還比較大。底盤配置雖然沒變,依舊是空氣懸架后橋、駕駛室氣囊減震,可是整車行駛品質(zhì)及舒適性和以前的G480還是有那么點差距。
里程過半,突然接到通知需要加快時效,車上有貨物急需抵達目的地,原本溫柔省油的操作風格需要變成狂暴的動力模式(440馬力也飛不起),預計要提前3個小時抵達目的地。只要舍得踩油門動力還是有的,速度沖起來爬坡,發(fā)動機輕快的“嗚嗚”聲和渦輪增壓器“噓噓噓”的聲音聽起來特別悅耳,動力表現(xiàn)也是非常好,速度飛快。不過遇到陡坡,那聲音就變得沉悶了許多,和老牛粗吼一樣,速度還提不起來。

后半段不顧油耗的狂奔,16號下午3點就到達目的地,全程耗時27個小時,平均速度66Km/h,動力不足還要跑時效油耗自然也不會特別好,但是斯堪尼亞底子擺在那里,油耗也不會高到哪里去,百公里油耗比正常平均水平高1~2升。
至此,我和斯堪尼亞之間又多了1800公里的“感情”。